老人家總說自己的關節是氣象台,一旦要變天就會搶先報,究竟季節變化對關節影響是病人主觀感受還是有客觀證據?台南市立醫院醫師葉宏明指出,確實有許多研究證明多變的氣候會使風濕關節炎病患病情惡化。
「這是日本的研究,春天不只在主觀或客觀的研究上都是比較高,抽血檢查的確是發炎指數比較高」
另一個學者研究是從一到十二月的觀察,結果發現其中有三分之二病人病情隨之變化,春天(4-6)和冬天(11-1)最常造成病情惡化,反而最冷的2-3病情沒有明顯改變。
「明顯可見,最高的是十二月及一月,另一高峰是四到六月;季節變化關節炎容易發作。最冷的月份是二月,但是病人並未比較多,因為季節不會忽冷忽熱,季節交替時,關節炎容易發作,風雲起,關節痛!」
關節遇寒血管會收縮,血液循環變差,肌肉關節緊繃,疼痛會加重,葉宏明醫師指出,風濕在現代醫學觀點並非指某特定疾病,而是一類疾病總稱,是指侵犯關節和關節周圍肌肉骨骼肌鍵韌帶筋膜等疾病,常見的有「類風濕關節炎」、「退化性關節炎」等。
「一般的症狀包含走路時會痛、早晨僵硬、關節觸痛腫大、活動範圍受到限制,還有關節附近灼熱等,就要考慮到風濕科檢查一下。」
市立醫院風濕暨老年科醫師吳重慶也表示,坊間販售特效藥,吃了馬上不會痛,很多患者一味追求止痛藥的特效,忘了保養自己的身體,尤其是從熱的房間進入冷的空間,冷熱交替之間最容易發作,睡覺時只蓋腹部,忘了蓋大腿部位以下,還有對著腳部吹冷氣,也都是致病的原因
「要保養保健,發生的時機通常就是突然從冷或熱的地方進入溫差太大的空間,所以春天最容易發作,晚上睡覺沒有蓋腿部,保證你隔天一早腿舉不直,骨節會酸,還有開車時,冷氣朝著腳部一直吹,停車之後可能無法站起來」
葉宏明醫師說,保健之道從日常生活中就該養成習慣,秋冬交替應該做好護膝保暖,並且要多曬曬太陽,增加維生素D的製造。
「天冷要保暖,必要時帶護膝,控制體重,減少膝蓋負擔,適度運動,比如說走路、游泳,訓練大腿力量,可以減少關節磨損負荷,水中有浮力,像跑步、上下樓梯都要避免,或是屈膝半蹲也不要,冬天也要多曬太陽,維他命D一旦少,可能會增加一些關節不適」
「護膝、保暖、曬太陽」簡單三口訣,再配合適度運動,可以緩解秋冬交替風濕痛。